教學經驗與心得分享 (一)選擇

圖中是我近期的練習區域,也是工作室的一部分


來自同業的好奇探聽

成立荒島音樂工作室將滿20年(2005至今),每隔一陣子就能遇到,同業來打聽我的上課方式、工作室的器材陳列或其他資訊。

有些同業直接來找我上課,討論經營教學的方式,學習教課的技巧;有的是偽裝成對課程有興趣的人,以旁敲側擊的方式。探聽我的教學方式、環境與器材等細節。

對此,除了覺得榮幸,也覺得很正面,因為來打聽的同業朋友,無論直接或間接,都是想要自我強化,讓課程可以更好的人。


教老師們如何教課

分享我音樂教學的心得與論述

但我的教學工作只對我的客戶、學生提供服務,
沒有義務提供工作室的細部照片給陌生人,也沒有義務該滿足好奇心,因此對於打探消息的同業,只能說聲抱歉,我仍以例行的教學工作為主,無法招架突如其來的陌生要求。

而且「問對問題」才能得到有價值的資訊,要認真把教學作為事業的話,須從根本做起,徹底「暸解教學工作」,並使教學的能力進步:相較於此,工作室選用的器材與陳列就沒那麼重要了,不需要在硬體方面過於執著。

而持續出現的探訪,意味著有一群人,對於音樂教學有熱情,並追求更好的教學技巧;基於這樣的追求,我可以(爲有志教課的人)作的是:逐步分享教學相關的(一堆)心得,讓有志音樂教育的人作爲參考。

此外,請勿私下偽裝刺探,讓我安靜生活,專心服務學生。


課前須知

先說:我並沒有正式的教育學位,台灣也沒有爵士鼓、吉他相關的師資學位,對於現代音樂,學院裡開設的課程不僅稀少,廣度也不足。

我的教學能力多半來自經驗,以及很幸運地成長於流行音樂與搖滾樂的黃金年代,因此,樂評著墨甚多的音樂之於我,是自小生活的一部分,有時對照現今樂評的說法,反覺得生活於當代的音樂感受更加真實深刻。

我的音樂教學資歷至今(2024)超過30年,不僅年資長,我也讓愛教課,幾乎算得上是工作狂,曾經十年之中沒有休過一天假(除了過年),最瘋狂的幾年裡,一週至少要上72堂課,每天超過10個小時的課,同時超過一百個學生跟我上私人課程。

但強調資歷不是件高明的事,每隔幾年,我都覺得過去的自己教得不夠好;提這些的目的是 大約交待我的經驗怎麼累積來的。

然而經驗是有最佳使用時效,現在好好用的經驗,不保證會永遠管用;經驗也不是真理,也無法放諸四海皆準,請記得:

教學永遠是人與人的互動
教學的舉措標準 絕對因人而異


從第一個主題「選擇」說起

年輕時面臨的抉擇

當時我所接觸玩音樂的年輕人狀況大多類似:

同時有一個以上的樂團;可能都是創作樂團,或同時有跑場的商演樂團。

年輕樂手們抱著明星夢,希望能得到唱片合約,投入大量時間在樂團練習與演出,在夢想實現或幻滅之前,許多人在樂器行兼差教課以補貼收入,教課對於樂手們來說,多半是兼差性質。


以教課作爲主業的人很少

當時樂器行裡的樂手老師們,能專注在教課品質的人是少數,上課不容易專心,課程中有許多時間在教室外抽菸聊天,不仔細觀察學生的狀況,也不給予適當的建議。

老師們通常樂團而外務繁多,容易因為演出而請假。

但我希望現代的年輕老師們能體認到:

每次請假就是一個選擇

無異告訴學生與音樂教室:與這堂課相比,你有更在乎的事情。

而累積足夠的選擇,所產生的改變,就會把你帶往「你該去的地方」(不保證是你想去的地方)


我也曾面臨這樣的選擇:

「要把自己的人生帶往哪個方向?」

「大把的青春,要不爲夢想燃燒一回?」


現在想起來覺得幸運的是,我曾在主流唱片公司工作,有機會見證高層的決策過程,知道音樂領域中,理想的成功,根本不是自己所能掌握。

況且我的表演能力並不突出,表現比我優秀的人不在少數

但教課是我擅長的領域,一門課教好或不好,自己就能掌握大部分變數。

因此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決定:「教學作為工作的第一順位」 演出次要

以教學為主的差異

我很少爲了演出而請假,甚至很少調課、很少讓學生配合我的行程;一段時間之後,我的學生數量相對穩定,且平均上課時間比同業老師來得長。 

穩定的出勤與穩定的學生數量、較長的學習週期;這些對老師與音樂教室經營者來說都是好的。


學音樂的人與一般學校的學生不同


到音樂教室裡 跟我們上課的這些人,與學校裡等著被灌輸的學生有所不同,與其說是學生,更像是客戶。

「該如何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 提供適當的服務」

是我接下來數十年教學事業 主要的思考重點


給有志教學的音樂人:

…說回我選擇了教學作為事業

無論你選擇哪個方向來經營,選擇的主要依據應該是「你想把自己活成什麼樣子?」


爲了弄清楚你自己的意向,請多與自己相處,暸解自己的心意 與能耐(與資源),避免透支自己

也應該充分暸解所處的環境,只聽同溫層與朋友的說法是危險行為,別迷信(或無謂地排斥)前輩的論點。

培養足夠的觀察力與自信,大量閱讀與思考,並與「能給你思想刺激的人」相處

…這些是讓我能夠長久走下去的原因(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待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