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時間的知覺
承前一課:一切關乎時間
人對時間的感受力有其限制,
太長或太短的時間,對人類的知覺而言,較為模糊。
舉例:
沒有計時工具(如曆法、日晷、鐘錶)的輔助下,
難以分別10年與12年的長度差異,
也難以感受3小時4小時的時間短,
也難以分辨0.001秒與0.005秒的差異。
只有在適當的範圍內,
人的時間感受力才具有足夠的精準度,
透過訓練,可擴大時間感受的範圍與精準度,
像是經驗豐富的廚師或酒保,
能在沒有計時器的情況下,
準確拿捏烹調時間或倒酒進搖杯裡的量;
至於音樂中節奏快慢,總安排在聽眾能感知的範圍之內,
以「聽眾能精確感受的時間量」為基準,進行時間切割,
使時間上記號的細微變化能被聽眾感受到,
以摩斯電碼上的字母「A」(訊號一短一長)來舉例:
短音0.1秒 長音0.3秒 - 很容易辨識
短音1秒 長音3秒 - 尚可辨識
或短音10小時 長音30小時 - 辨識就困難了
若短音1000年 長音3000年(假設活得夠久) - 時間感應該很模糊
音樂是一門「以時間為素材、切割時間」 的藝術
基於前述:
音樂中時間取材的量須適當,
不難想像,多數人很難欣賞長達兩個月(或短於一秒鐘)的曲子;
綜觀西方音樂史上結構龐大的音樂,
其單一樂章的時間也不至於太長,
即便使我昏昏欲睡的馬勒交響曲第三號,
第一樂章的長度也不到一個小時,
而通俗音樂的曲子長度多半在2~6分鐘之間,
(部分原因與錄音技術發展有關)
至於非洲部落禮儀式中,有些節奏能長達數日,
其目的並不在於娛樂或做為藝術作品,
這樣的音樂在儀式中的功能接近宗教屬性,
切割的時間仍以小量為單位,
帶有強烈的「暗示」與「規律」,
是節奏的基本定義,也是非洲音樂帶給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稍後的課程裡將有更深入的說明)
下一堂課:節奏的特性「暗示速度」
回到線上課程首頁
了解爵士鼓私人課程
人對時間的感受力有其限制,
太長或太短的時間,對人類的知覺而言,較為模糊。
舉例:
沒有計時工具(如曆法、日晷、鐘錶)的輔助下,
難以分別10年與12年的長度差異,
也難以感受3小時4小時的時間短,
也難以分辨0.001秒與0.005秒的差異。
只有在適當的範圍內,
人的時間感受力才具有足夠的精準度,
透過訓練,可擴大時間感受的範圍與精準度,
像是經驗豐富的廚師或酒保,
能在沒有計時器的情況下,
準確拿捏烹調時間或倒酒進搖杯裡的量;
至於音樂中節奏快慢,總安排在聽眾能感知的範圍之內,
以「聽眾能精確感受的時間量」為基準,進行時間切割,
使時間上記號的細微變化能被聽眾感受到,
以摩斯電碼上的字母「A」(訊號一短一長)來舉例:
短音0.1秒 長音0.3秒 - 很容易辨識
短音1秒 長音3秒 - 尚可辨識
或短音10小時 長音30小時 - 辨識就困難了
若短音1000年 長音3000年(假設活得夠久) - 時間感應該很模糊
音樂是一門「以時間為素材、切割時間」 的藝術
基於前述:
音樂中時間取材的量須適當,
不難想像,多數人很難欣賞長達兩個月(或短於一秒鐘)的曲子;
綜觀西方音樂史上結構龐大的音樂,
其單一樂章的時間也不至於太長,
即便使我昏昏欲睡的馬勒交響曲第三號,
第一樂章的長度也不到一個小時,
而通俗音樂的曲子長度多半在2~6分鐘之間,
(部分原因與錄音技術發展有關)
至於非洲部落禮儀式中,有些節奏能長達數日,
其目的並不在於娛樂或做為藝術作品,
這樣的音樂在儀式中的功能接近宗教屬性,
切割的時間仍以小量為單位,
帶有強烈的「暗示」與「規律」,
是節奏的基本定義,也是非洲音樂帶給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稍後的課程裡將有更深入的說明)
下一堂課:節奏的特性「暗示速度」
回到線上課程首頁
了解爵士鼓私人課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