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必練的鼓棒揮擊動作
參考上列影片:
爵士鼓的鼓棒揮擊動作很多,
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有5種:
- Moeller
- Down(Stroke)
- Up(Stroke)
- Tap(Stroke)
- Full(Stroke)
這五個動作相互組合,大量地使用於輕重音演奏,
或於各種節奏型態裡做應用,
詳細說明動作於下:
或於各種節奏型態裡做應用,
詳細說明動作於下:
Moeller
這個技巧由一名小鼓演奏家Sanford A. Moeller的名字而來,
這個技巧由一名小鼓演奏家Sanford A. Moeller的名字而來,
以較大的肢體帶動較小的肢體,
通常以手臂帶動手腕、手掌、鼓棒,
學習這個技巧使鼓手能以較輕鬆的方式演奏大力度的音符,
也能增強演奏的速度(例如單手演奏16分音符),
在各種使用情況下,會有不同的動作幅度。
通常以手臂帶動手腕、手掌、鼓棒,
學習這個技巧使鼓手能以較輕鬆的方式演奏大力度的音符,
也能增強演奏的速度(例如單手演奏16分音符),
在各種使用情況下,會有不同的動作幅度。
Down Stroke
鼓棒由高處揮下,擊中鼓面之後停留在較低的位置,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為了演奏重音,並準備後續要演奏的輕音,
所以停留在低位;
常見的練習錯誤是過度用力:
揮下的動作太用力、以及停住鼓棒的動作太用力
擊中鼓皮之後,
鼓手過度用力地握緊鼓棒,
雖然能將鼓棒控制在較低位置,
但是動作因此而僵硬,不容易與其他動作順暢地銜接;
正確的方式是:
將手與鼓棒輕鬆自然地由高處揮下即可,
不需刻意加速、加力,
高處的位能自然可產生足夠的力量;
至於停住鼓棒的重點在於時間點,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為了演奏重音,並準備後續要演奏的輕音,
所以停留在低位;
常見的練習錯誤是過度用力:
揮下的動作太用力、以及停住鼓棒的動作太用力
擊中鼓皮之後,
鼓手過度用力地握緊鼓棒,
雖然能將鼓棒控制在較低位置,
但是動作因此而僵硬,不容易與其他動作順暢地銜接;
正確的方式是:
將手與鼓棒輕鬆自然地由高處揮下即可,
不需刻意加速、加力,
高處的位能自然可產生足夠的力量;
至於停住鼓棒的重點在於時間點,
在擊中鼓皮的瞬間(幾乎同時但稍晚一點點)握住鼓棒即可穩住鼓棒。
而擊中與握住這兩個動作的時間差,會決定鼓棒停住時距離皮的高度。
時間差愈多,距離愈高。
而擊中與握住這兩個動作的時間差,會決定鼓棒停住時距離皮的高度。
時間差愈多,距離愈高。
Up Stroke
鼓棒由低處落下,擊中之後停在高處,
由於低處落下的動能是不可能使鼓棒彈到高處的,
所以需要以1.手腕上舉或2.moeller將鼓棒帶到高處,
最好能將落下、擊中、上舉到高處的動作連成一氣,
像是鼓棒自己彈到高處一般順暢,
要做到這點,需注意觀察鼓棒彈跳的慣性,
再順著速度做動作。
由於低處落下的動能是不可能使鼓棒彈到高處的,
所以需要以1.手腕上舉或2.moeller將鼓棒帶到高處,
最好能將落下、擊中、上舉到高處的動作連成一氣,
像是鼓棒自己彈到高處一般順暢,
要做到這點,需注意觀察鼓棒彈跳的慣性,
再順著速度做動作。
Tap Stroke
鼓棒由低處落下,停在低處,
這個動作的困難點在於需要由手腕(或手掌)放鬆以落下鼓棒,
擊中後要握住(以停下)鼓棒,
放鬆到握住的時間非常短,不容易掌握,
建議練習時,由稍微高一點的高度做練習,
掌握到彈跳的慣性與時間之後,
再漸漸降低高度。
鼓棒由低處落下,停在低處,
這個動作的困難點在於需要由手腕(或手掌)放鬆以落下鼓棒,
擊中後要握住(以停下)鼓棒,
放鬆到握住的時間非常短,不容易掌握,
建議練習時,由稍微高一點的高度做練習,
掌握到彈跳的慣性與時間之後,
再漸漸降低高度。
Full Stroke
鼓棒由高處落下,停在高處,
這個動作要充分地利用鼓棒的彈跳,
避免為了讓鼓棒彈高而過度用力揮鼓棒;
訣竅是利用握鼓棒的姿勢形成支點,
並掌握鼓棒彈跳的慣性,以充分利用鼓皮反彈的動能,
將鼓棒彈回高點;
進階的Full Stroke會利用到手腕或手肘,甚至肩膀,
以停在更高的位置,創造更大的揮動距離,
做大動作演奏或移位的準備。
這個動作要充分地利用鼓棒的彈跳,
避免為了讓鼓棒彈高而過度用力揮鼓棒;
訣竅是利用握鼓棒的姿勢形成支點,
並掌握鼓棒彈跳的慣性,以充分利用鼓皮反彈的動能,
將鼓棒彈回高點;
進階的Full Stroke會利用到手腕或手肘,甚至肩膀,
以停在更高的位置,創造更大的揮動距離,
做大動作演奏或移位的準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