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過門?
影片中彩色部分為律動狀態
黑白部分為過門狀態
黑白部分為過門狀態
在爵士鼓的常用術語中,有一個叫做「過門」,英文名詞叫Fill-in(填入)。
我覺得英文的名詞比較能表現過門的概念,過門是一段時間量,在這段時間量裡「Fill-in」一些內容。
前提是時間量要正確,如果時間量不正確,填入的內容就不重要了。
理解過門的概念,需先懂得律動(Groove)的概念,簡單說,律動是「力量以可預測的規則,持續重複」
(參考:律動的概念介紹)
過門的概念
在音樂中,由於律動建立了可預測的循環模式,使聽眾像是被催眠似的,自然跟著規律的拍子舞動身體;而過門就是為了解構(或者說暫時破壞律動)而出現的。過門的功能
過門之於樂曲,如標點符號之於文章,有了過門,音樂的結構像有了關節,段落顯得明確,律動之間有了呼吸感;而同台樂手與聽眾經由過門感受到暗示,使聽覺準備接受下一樂句(段落)的出現。
過門的重點:結構不變
原本的樂段長度不宜因過門而變長或變短,假設一個音樂段落有8個小節,當中律動加過門的時間總量就該剛好8小節,除非事先設計,不然,臨時地因為過門而使拍子增加或減少,會使同台的其他樂手無法同步結束樂段(或開始下一段)雖說過門是針對律動而做的解構,演奏者意識中的律動,不應因過門而暫時消失;
最好的狀況是:演奏的過門雖跳出律動規則,演奏者仍在意識中有堅定的律動,當過門結束進入新段落時,與律動的開頭在時間上準確吻合;
其次的方式:演奏過門時,在心中算拍子(1! 2! 3! 4! ...)甚至大聲唸出來也無妨;
比較不好的狀況是心中沒有拍子,鼓手因過門而使拍速變快(偶爾變慢),或因為操作了太複雜的手法,使意識裡的律動暫時消失,音樂的時間感上變得不連貫。
(參考閱讀:肢體慣性)
適當的過門長度:
試想狀況一:
當音樂正在進行中,觀眾也很自然地進入律動之中,如果來一點過門,身體的舞動似乎短暫與音樂脫軌,律動重新出現與身體的感受重新接上,會增加聽覺與感受上的趣味。狀況二:
如出現一段長篇大論的過門,觀眾的舞動感將與音樂脫軌太久,時間感變得不一致,即使鼓手(演出樂手)的拍子沒有亂掉,重回律動時也無法順利與觀眾的感受銜接起來,那種造成身體舞動的能量將因此消失。
因此可知,過門有其適當的長度,短的過門可以增加趣味,愈長的過門,與律動脫軌的風險愈大。
長一點的過門仍有其功能
例如:若在一段高張力的段落之後,把音樂從比較柔和的狀態重新開始,在高張力的段落(可能是某一段副歌或樂器獨奏)的尾聲,以較長的過門將律動適當解體(拍子仍須正確合理),下一個柔和段落的出現才不突兀。
對於鼓手而言
有品味的過門比複雜的過門還來得重要,需認識各種音樂風格,並思考適當的過門,「而非打出很厲害的過門」,有時打得少的過門效果比較好。至於偉大演奏家所作,厲害的、經典的過門,是建立在好聽的律動、旋律、和聲與音樂性的設計之上,當一切幾近完美,那超厲害的、複雜的、不可一世的過門或獨奏,就像是美味聖代上那顆漂亮的櫻桃;要是音樂不怎麼好聽,那超厲害的、複雜的、不可一世的過門或獨奏,就像是同一顆櫻桃,放在一坨屎的頂端。
明白過門在音樂中的角色之後,切記「複雜的手法不如有品味的手法」,而且「過門好不如律動好」把時間投資在律動、時間感、節奏的練習,是比較建議的作法。
參考:過門練習-4拍過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