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購買第一把木吉他



一、設定預算
這是最理性的第一步,避免超支造成(自己或家人的)財務壓力,
而財務壓力也會轉嫁到玩樂器的過程;
建議的預算區間如下(新台幣計價):
  1. 3000元以下的價位:
    適合只想要有一把吉他但彈不彈無所謂的買家,
    直接上網選定外觀購買即可,不需花力氣挑選,
    這價位的琴不容易找到品質堪用的(筆者近30年琴齡沒有見到過),
    除了音色與手感不理想,漆與木材用藥都讓人有疑慮。
  2. 3000~7000之間
    買得到有品牌的入門琴,也有沒品牌(雖然還是有Logo)的琴,

    這價位中,沒品牌的琴不見得差,但是品質落差蠻大的,
    偶爾會挑到音色好或用料好的吉他,但是做工要好還是不常見,
    其中品質較ok的,在比較上游的環節就讓業內人士截走了,
    想要3000元買到7000元的品質不太容易,
    基本上還是一分錢一分貨,
    如果作為初學者,想感受彈吉他的樂趣,
    不妨從5000~7000之間來挑;

    這價位中,有品牌的琴算比較入門的等級,
    好處是品牌背書,品質相對穩定一點,
    用料普通,但是大廠牌的製造技術優勢,
    使產品做工較穩,不可原諒的瑕疵極少出現,
    音色、手感都不差,作為第一把琴很適合,
    想從不太對勁的吉他升級,也可考慮這區間的品牌琴。
    好處是轉手的價錢不會掉太多(半價脫手算正常)
    (常見品牌請參考文章末的品牌列)

    另一種是出貨量大的經銷商貼牌琴,通常不貴,
    是由店家委託工廠(多半在大陸)生產,利潤較高,
    直接在琴頭上作店家的商標,這樣的琴不見得差,
    因為店家不會賣很爛的東西給自己找麻煩,
    但畢竟適合初學者用,至於將來不彈要轉手,
    可能要非常低價(幾百塊~1000出頭)才能脫手。
  3. 8000~2萬之間
    如果要買一把好一點的吉他,希望做工、用料、音色都在水準之上,
    可以考慮這個價位,幾乎都是品牌琴,
    正常使用與保養,可以彈奏一輩子的吉他;
    作為初學者的第一把吉他,
    建議買到這個價格區間就差不多了(有些經銷商可能不會同意),
    價格更上層樓的吉他有他的好,
    主要在材料、做工、音色,
    但對初學者而言不容易感受到差別,
    對初學者來說,手感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
    直接影響學習熱情與成果。

    想要購買一把堪用的表演、錄音用吉他,
    也建議從這價位開始尋找;
    電木吉他(可外接喇叭擴音)也建議從這價位開始挑選。
  4. 2萬~十幾萬,或更高
    除了消費能力強勁的買家之外,
    找上這價位吉他的買家,很多都有一把以上的吉他了,
    為了尋求更好的音色、手感,或功能,
    甚至為了收藏樂趣;
    在這價位區間品質普遍穩定,除了好,也追求多樣化;
    而價位愈高,手工製造的比重也愈高,
    有限量琴、古董琴、小廠或名家的手工琴,
    如果以追求音色與彈奏品質來說,
    把預算訂在20萬,會有蠻大的選擇空間,
    至於像Martin D-45這樣的吉他,
    由於受限於材料稀少,加上手工製作的工序多,
    年產量非常少,價格連年上漲,
    現在的基本款大約30萬,完全是賣方市場。
二、現場看琴
即使如汽車、手機這樣精密的設備,
也偶有產品出現品質問題,
木吉他是由大量木頭、膠水與少量金屬、塑膠合成的樂器,
個體間更容易出現品質差異(即使同款型號),
雖然可在網路上做功課,
但強烈建議現場看過、試過琴之後再決定購買。

看琴的重點:
1.琴頸的曲度是否正常?
觀察重點在於透過觀察指板以判斷琴頸(是否應維持適當的曲度),
設定良好的琴頸不是筆直的(太直會打弦),而是微微地彎曲,
若將第一琴格夾上移調夾,手指按住琴頸與琴身接合的那一格(通常是第15格),
觀察琴弦與Fret(琴格的金屬條)間的距離,
第7或8琴格的位置與弦之間的距離約為0.010英吋(稍多一點也算正常),
(雖然可以用厚薄規去測量,但帶著厚薄規去看琴也蠻少見的)。

指板的觀察角度可由響孔往琴頭方向看過去,
看指板邊緣的線條是否滑順,
有的變形是不規則變形、左右扭曲,這些基本上都不好救,
除非是高貴的古董琴,值得維修,否則建議不買;

如果是單純的過直或過彎,
基本上都能透過琴頸內的鋼條(Truss Rod)做調整,
有時吉他出廠時的設定會因為環境變化或各種因素而跑掉,
稍偏直或偏彎都算是正常狀態。

2.面板是否平整?
所謂面板,又叫Sound Board,
是通常琴面有圓形響孔的那一面,
如果面板有無關設計的扭曲、不平整,這樣的琴可以直接跳過,
要觀察面板有無變形,可以看響孔周圍的木片是否平整,
另一個可觀察的地方是琴橋到琴底部之間的面板,
由於弦的拉力,有點自然柔順的隆起是可以的,
若琴橋的另一側(弦下方的面板)相對向內凹,則不算健康狀態。

3.弦距是否過高?
弦距與琴頸曲度的關係常被混淆,
先有正常的琴頸再看弦距,
琴頸健康的前提下,影響弦距的會是上弦枕與下弦枕的高度,
上下弦枕太高, 會將弦稱離指板太遠,使得按弦變得費力,
但有些吉他手因為演奏風格的關係,需要較高的弦距,
而有些吉他手喜歡極低的弦距(甚至微微地打弦),
可知弦距高低沒有對錯,但有好惡,
挑選的時候不妨多注意,
(有些專業的吉他店家如育典樂器,
在客人成交木吉他的時候會將弦距依客人需求作適當調整)

上述三項是我在調選木吉他時首先注意的,
接下來會看外觀有無明顯受損,
吉他弦是消耗品,若有些生鏽,可以換新。

三、試彈
很多人在樂器行裡不好意思試彈,
其實試琴不是表演,更不是證明自己,
不太需要為了技巧上信心不足而卻步;
試彈的主要目的有2:

1.感受音色
由於每個人的撥弦、觸弦方式不同,
同一把琴會因人而出現音色差異,
應以使用者自己所彈的聲音為主,
要是使用者還不太會彈吉他,也可以請店員彈奏。

2.了解手感
有些音色很好的琴手感卻很差,
可能跟琴的設計或出廠設定有關,
有些可以調整,有些調整了聲音也會跟著變,
除了弦距之外,影響手感最大的就是琴頸(Neck)的形狀;
所謂琴頸的形狀,是指琴頸的截面,
若將琴頸鋸斷,切面若呈現半圓型,就稱為C型的琴頸,
若略呈三角形,稱為V型琴頸,
若略方,稱為U型琴頸,
大部分的琴頸以上述3種作基礎來微調,
有些是很尖的V,有些則是soft V,
不同的琴頸握感不同,使手指出力的感覺也有差,
手大的人與手小的人可能有喜好的差別,
無關好壞,以使用者自己的感覺為準。

四、配件與售後服務
一般來說購買新的吉他會附上琴袋
較高單價的琴才會較好的琴袋或琴盒,
琴盒通常笨重,比較適合帶著吉他長途征戰、航行的人,
而好的琴袋比較能保護吉他,長時間背著或提著比較不累(相較於普通琴袋),
若常常表演,或背著吉他出門,好的琴袋是值得花錢的項目;

其他常用到的配件有移調夾(Capo)調音器彈片(Pick)
移調夾不要買太便宜的(不到100塊)的那種,
好的不過三百到一千之間,只聽過搞丟沒聽過用壞,
建議買好的,比較穩定、好夾,不容易走音,
練習跟演出時不出況狀就值得了;

至於調音器,建議買夾式的調音器,
雖然手機也能下載調音的App,
但在吵雜的環境(演出時)干擾太多很難使用,
夾式調音器夾在琴頭上,以弦與琴頭的震動來調音,不受干擾,
價位從3、4百元到2、3千都有,幾百塊很好用;
需注意調音器會因為電池的電力衰減而影響靈敏度。

而Pick,沒有標準答案,
漫長的彈奏生涯中,會一直改變Pick的使用習慣。

至於售後服務
指的是琴買回家後,會因為居家環境的氣候、溫濕度使木頭有變化,
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穩定,
因此購買時的設定可能會跑掉一點,
加上實際彈奏一段間之後,更知道手感上的需求為何,
這時店家能否提供專業的售後服務便顯得重要;
而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琴,還不知道怎麼換弦時,
少不了要跑回店家處理換弦的事,
特別是調音把弦條斷了(這種倒霉事)
比起價格好說、態度親切的店家,我建議專業理性的店家,
能乾淨俐落把琴處理好的店,對彈吉他的人來說是最好的店。

其他,產地迷思
有些品牌會將不同等級的吉他交由不同地區生產,

北美產的木吉他(美國、加拿大),平均來說品質都很好,
通常作中高單價的琴居多,
但人的感受總有主觀,
像Taylor我不怎麼喜歡它的聲音(有人很愛)
攻擊性很強,音色平均來說偏硬偏亮,
好處是品質很穩定,對環境適應力強;
而Martin是我喜歡的木吉他,聲音溫甜,
但是個體差異大,也很有個性,要有點愛心去適應它的變化;

而墨西哥多產的中價位吉他
此外還有越南、中國、韓國、印尼、日本、台灣...
每個地區都有好的琴跟不好的琴,
像是made in china,能做出4~5萬甚至更高單價的好琴,
也有一支不到兩千塊、不知所為何來的吉他;
以品質落差小的程度來說,
我覺得日本、德國或歐洲國家、美加的生產技術都不錯;
更實際的建議是將產地放在次要再次要的順位作考慮,
與其挑產地,我覺得品牌更重要,
從品牌經營者的態度會決定我對其產品的信賴感。

關於木吉他,
可寫的還很多,待續...

參考閱讀:
電吉他與木吉他、電木吉他的差別
荒島的木吉他入課程


附上常見的木吉他品牌:
Blueridge
Breedlove
Cort
Epiphone
Faith
Fender
Gibson
Gretsch
Godin
Guild
Ibanez
Lakerwood
Larrivee
Martin
Maton
Ovation
Rainsong
Santa Cruz
Seagull
Sigma
Takamine
Tanglewood
Taylor
Washburn
Yamah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