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流行音樂崛起-群星會

(本文中使用「國語」一詞以符合當代台灣社會使用習慣)

創作的國語流行音樂崛起於1960年代,
精確的時間點可定在1962年(10月10日),
這一天是台灣電視臺(簡稱台視)開播的日子,
開播時仍是電視黑白畫面的時代;

在現今頻道眾多的電視生態中,
台視似乎不是個多了不起的頻道,
但在台灣,台視是第一個本土電視頻道,
加上後來相繼開台的中視(中國電視公司)、華視(中華電視公司)
稱為三台,
在1960年代,電視台取代廣播電台,
成為音樂產業的主要資訊平台,
人們改以電視為取得(享受)音樂的主要途徑;

「群星會」是台灣電視公司第一個國語歌唱節目,
這個節目並非無中生有,
它的型態是以當時廣播節目已有的歌唱表演概念,
將之挪到電視攝影棚內製作,
因此錄製時,現場有樂隊伴奏,
(當時的樂隊領班是關華石,也是節目製作人)
歌手於節目中現場演唱(沒有對嘴)。

群星會的節目主持人慎芝,是早期重要的國語音樂詞曲創作者,
群星會的主題曲也由慎芝所做,
可說群星會開啟了在台灣「創作國語流行音樂」的開端;
整個1960年代,是國語音樂創作的黃金時期。

由群星會節目演出而成名的歌手眾多,
如:
鄧麗君、孔蘭薰、金燕、倪儐、美黛、秦蜜、婉曲、吳靜嫻、閻荷婷、張琪、姚蘇蓉、冉肖玲、楊小萍、青山、謝雷、余天、尤雅、陳蘭麗、謝雷...

國語歌曲創作開始盛行之後,
各電視台、電台製作歌唱節目、主辦歌唱比賽,
除了出現許多歌手之外,
傳唱度高的詞曲創作者也開始為人所注意,
如莊奴、左宏元、劉家昌等創作者也於此時期竄起,

音樂的產業架構似乎在此時逐漸成形,
樂師工會成立於1962年:
「台北市西樂業職工會」(只照顧西樂樂師)
可惜的是,台灣社會似乎從來不注重樂手,
在演奏者的圈子裡,的確有技巧精湛且具影響力的領袖,
但在漫長的時光中對整個台灣社會中的多數人而言,
樂手的地位似乎提昇不多;
即便身居一線的演唱會樂手、錄音室樂手,
不僅被廣為大眾欣賞者不多,
報酬與其才華、努力不相等,工作保障不足,
甚至是可割可棄,可替代性高,有些血汗意味的工作。

參考:1950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