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Far Away - Carole King



音樂有什麼差別?」

簡單地說,歌有歌詞,
而音樂不是非有歌詞不可;
兩者共同點在於「旋律是必要」。

有些歌有自動人的文字,
有些則以音樂性動人(旋律、節奏、和聲、音色),
如能兼有好的文字與音樂性,是我認為的好歌;
但在音樂不怎麼深入生活的社會(如台灣),
歌的音樂性著墨有限,
創作者與聆聽者的重點在「歌詞說了些什麼」
較少「從音樂中聽到了什麼」。

Carole King的作品風格清新,
不刺激但「耐聽」,非常女性化角度,
文字與音樂都細膩精美,
只需要靜靜聽,就能讓音樂帶你去一個深或遠的地方;
像在此介紹的「So Far Away」
來自1971年她的專輯「Tapestry
這張專輯讓30歲的Carole King在1972年得到4座葛萊美獎。

So Far Away這首歌有好聽的旋律、
充滿畫面的歌詞、適當的編曲,
並以適當的口吻演唱;

簡單好唱,使旋律線與歌詞符貼的程度很高,
帶得出聽覺的畫面與情懷;
做到這條件的歌並不少,但很多在編曲演奏環節遜掉,
以作音樂的角度
會希望(在旋律、節奏、和聲、音色之間)找到完美平衡;
或以表現歌曲而言,
要把歌(詞)的意涵表現出來,
「保持音樂好聽又不蓋過主題」總是難題。

適當的編曲是So Far Away超越50年仍然動聽的原因之一,
這編曲手法脫俗,
每件樂器都是減法演奏,
著眼以較少的音符做到更好效果,
清淡的伴奏使歌手以更自然真誠的口吻來唱,
在不大的動態範圍裡展現更多細膩層次;

歌裡幾乎每個聲部都是節奏樂器,
以鋼琴作為伴奏的主軸,
是這首歌裡最突出的節奏聲部;
引領音樂感覺的卻是Bass(低音吉他),
Bass手只在必要的時候觸弦,
使和弦進行適度地明確,
其他時間儘可能以延音托住鋼琴的節奏,
偶爾以細碎的音符串出的樂句銜接鋼琴的彈奏,
在第一次主歌(A段)的後面有一句How I Wish I Could...
Bass與鋼琴只彈在歌詞的每個音節,並逐次放輕力道,
反而放大了歌詞想表現的情感;

旋律進到B段的時候,
打擊樂器(可能是木箱鼓)才出現在每個小節的第一拍,
其他的手鼓類樂器,可能是羊皮鼓、鈴鼓或鼓組的TomTom
只在最必要的時候出現,

長笛是整個錄音中最有趣的部分,
大部分時間都聽不到長笛,
但從前奏的一半開始,就聽到可能是長笛或是風琴或其他木管樂器的聲音,
以可能是錄音時捕捉到的樂器泛音,但太整齊且伴奏意圖很明確,
音量則是小道幾乎聽不見,只是淡淡地在高音的聲部蓋上一層色彩;

至於結尾最後一句 So Far Away的同時,
長笛開始獨奏,而且第一句走音得相當有味道,
隨著尾奏即將結束,主要的鋼琴開始淡出時,
只剩下Bass點出和弦架構,
其他陪襯的樂器則包覆出一個鋼琴離開後「虛」的伴奏空間,
長笛的聲部卻與聆聽者的耳朵愈來愈近,
漸漸地連呼吸聲、空氣振動感都清晰可辨,
非常動人。

這首歌的介紹到這邊,
同張專輯裡有許多光芒耀眼的歌曲:
You Make Me Feel Like a Natural Woman
You've Got a Friend
I Feel the Earth Move
Will You Love Me Tomorrow
It's Too Lat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