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第一片Ride(或第一顆小鼓...或第一件樂器)



這篇文章講的雖然是Ride Cymbal,
但道理同樣可套用到各種樂器上,
可將Ride代換成吉他、小鼓、效果器、音箱...各式器材。

選擇樂器是一個漫長,充滿錯誤、驚喜與樂趣的過程,
整體而言,你得先透過音樂 認識自己對音色的喜好,
才能選擇與你合作愉快的樂器。

聲音才是重點
本文所附是將手邊幾片銅鈸做對比測試的影片,
前半段只呈現聲音,不標註銅鈸的品牌與型號,
後半段可見到測試時得銅鈸品牌與演奏,
讀者們若僅憑聆聽來決定自己最喜歡的聲音,
不難發覺,好聽的聲音與品牌、型號...沒有必然的關聯。

如同其他器材的選擇,
部分鼓手對於Ride的選擇是從品牌形象作為考慮因素,
或者因大師級樂手的代言、網路上的測試影片、口碑...
都成為左右購買的關鍵因素;

樂器是為了創造音樂而存在
若注意到Ride(其他樂器也是)實際上使用目的是「創造音樂」的話,
沒有什麼代言、口碑、品牌形象能比得上「耳聽為憑」
但是許多人對於自己的聽力與品味沒有信心,
因此無法避免「以視覺代替聽覺」來選擇樂器,
(當然,作為忠實樂迷與品牌愛好者,將音色做次要考量也是有的)

對聽覺的信心得透過磨練
為自己決定「什麼是好聽的音色」除了品味,更要自信,
付學費(買了不適合的器材)是必須的過程,而且沒有終點,
隨著品味的轉變,對器材的喜好也會改變,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過程會重複出現,
這也是玩音樂、玩樂器的樂趣之一。

腦海中的Ride 音色
挑選Ride之前,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理想的Ride音色是什麼?」
並試著在腦海中重現這個音色,彷彿已經聽見這樣的聲音似的;

經過這樣的模擬之後,可能有鼓手會發現:
對腦海中的Ride音色很不具體,甚至毫無想法,
事實上,我也曾在樂器行裡一片一片地試聽許多銅鈸,
雖然聽得出每片鈸的不同,都很好聽,
卻不知道怎麼做選擇;

若將鈸改成一種「你最熟悉的食物」,(可能是牛肉麵、排骨飯或咖啡)
在腦海中重現這種食物最理想的味道,是不是稍微容易一點?
原因是「在感官與品味方面累積了足夠的經驗」
儘管最好的牛肉麵沒有標準答案,
但你會知道屬於你的答案是什麼。

回到Ride,當你無法在腦海中重現理想的Ride音色,
表示你該開始認真研究自己會喜歡什麼音色,
聽你喜歡的音樂,喜歡的鼓手與喜歡的錄音,
或許,你會在不喜歡的樂團中聽見你喜歡的Ride音色...
當這個想像愈來愈具體,你的品味能力與聽力也進步了。

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買到適合你的器材,
你也會更懂得如何去操控它,
與它合作使音樂更好。

對聲音的想像還不明確時

建議先選擇一個中庸的款式,
何謂中庸?以銅鈸為例,
幾個大品牌如Zildjian 或 Sabian...
都有主力的系列,先選擇一款來玩,
透過大量地演奏去了解這款產品的特性,像是:
對運棒的反應、聲音的敏感度、在各種空間的音色表現、
對各種麥克風或錄音器材的搭配結果、
對各種鼓棒或敲擊用具的聲音反應、在各種力度敲擊下的音色表現...
用盡所有想法去探索這款產品的可能性,
直到有天你在敲下去的前一刻幾乎能正確預期出現的聲音,
這時,你已經懂這款產品,並且可以尋找你真正想要的器材了;

當摸透了第一片Ride之後,
將清楚體會到其他的Ride有多不同,
哪些差異令你感到舒適,哪些則使你感覺不便,
可能有些差異使你不便,但音色卻更吸引你,
表示你可能得在操控性與聽覺美感之間作取捨...
器材的選擇將進入另一個層次,
或許你不會只擁有一片Ride,
但你將清楚知道每一片Ride的個性,以及誰比較適合你。

不要選擇頂級貨,也不要選擇太低端的產品
的確有些器材非常好,好到隨便打都好聽,
甜蜜點大到不可思議,像是隨便調都好聽的小鼓;
這對剛認識器材的人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你可能被器材教育了你的品味,而非由你的品味來決定音色;

加上「回不去了」的效應,
習慣頂級的器材,可能對於一般的器材難以適應;

太低端的器材則有另一種困擾,
音色的甜蜜區間於窄小(甚至沒有甜蜜點),
怎麼打怎麼調都不好聽;
或者相較之下,別的器材都比較好聽...
對於音色品味的養成而言,不是很好的選項。

答案會變
器材的音色表現變動不至於太大,
但人的喜好是會變的,
不要去否定過去的喜好,
勇敢去擁抱新的感覺與音色,
有時舊的音色喜好會重新浮現,
別急著把器材賣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