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節奏型態討論ballad(也談華語歌曲的律動)


什麼是Ballad?

作為一種音樂形式,要恰當地形容
Ballad的節拍樣貌應為「一種鬆散的節奏型態」

傳統的說法Ballad是一種敘事歌曲,
因為古代音樂裡不是所有歌曲都用人聲來唱,
而人聲演唱的歌曲裡,許多是宗教音樂,
或詞句反覆的古謠或童謠,
此外歌詞陳述故事的敘事歌曲篇幅較長而多,
詞句在音樂中的份量較重;

為了方便敘事(非為舞蹈而服務)
Ballad的速度通常不快,
而且節奏鬆散,以方便歌唱音節的安排。

美國流行音樂裡的Ballad

如同上述,美國音樂中的Ballad也不怎麼律動明確,
在20世紀前期流行音樂-爵士樂範疇中(特別是標準曲目),
將Ballad作爲一種節奏型態(說律動型態更貼切)

而爵士後緊接而來的搖滾樂時期,
並未能抹去Ballad作為主流歌曲的份量感,
畢竟討論情愛的歌詞內容永遠能得到最大共鳴,
Ballad在實質上似乎脫離了律動強勁的搖滾樂,
以歌謠、抒情歌曲的形式被獨立了出來,
成為爵士樂範疇中,生命力最強的後續型態,
其浪漫與情愛的意識被保留了,
但節奏型態則不限於Swing或Straight;
由於Ballad歌曲在音樂市場中的主流地位,
即使Elvis、James Brown這樣的動感歌手也少不了要錄製Ballad。

此後Ballad似乎與其他音樂形式脫鉤,
各種時期都有Ballad,卻也隨時代變化而各自不同。
最強烈的莫過於80年代各個Hair Band,外觀陽剛得要命,
卻或多或少地寫了些搖滾音色的芭樂歌,
一般稱這類搖滾的抒情歌曲為Power Ballad。
(雖然其中不少歌曲被錯誤歸類)

依我的認知來說明:

Ballad多為4拍一循環,
呈現每拍一重音的規律脈衝,
也就是「當節拍器開著每拍一聲Click」就是Ballad的律動了
(相當乏味)

Ballad兼容多樣的節奏型態,
重點是便於表現旋律與歌詞內容,
因此Ballad每拍一重音的特色,
可兼容於12/8拍或4/4拍
甚至4分(與8分、16)分音符節奏

更具體的說法:
Ballad是一種感覺,
不著重於律動的表現,
適合在鬆散的節奏脈衝中演唱長篇的旋律(歌詞)

台灣與華語(國語)流行音樂裡的Ballad

既然Ballad在音樂形式上本質是「歌謠」
旋律長度本為了容納歌詞音節,
這特質在台灣與華語的傳統音樂裡更充分發揮,
在台灣自國民政府統治以來,
流行的音樂有原本在地生的歌仔戲與各種戲曲
國民政府帶來的音樂則以上海流行歌謠與中國各地民謠小調為主,
這些歌曲有許多不具備律動概念,甚至以配合歌詞字數為主,
性質接近吟唱,因此小節數較不具體,
樂手與歌唱者的搭配全憑默契,
感受樂句之間的呼吸;
這樣的藝術形式在平劇與各種地方戲曲之間相當普遍,
也是早期台灣與華語音樂世界思考音樂的角度;


老上海的爵士樂手與小調

由於國民政府遷台前的上海已有EMI等唱片廠牌,
為當時的歌手與作品進行錄音與出版,
戰後這些音樂人並未隨國民政府遷台,
因出版與錄音活絡的關係而移居到香港地區活動,
也因此主要的老上海音樂版權多為EMI所有,
而歌手多於香港地區活動。

50年代受戰後美國文化影響的音樂

其實沒有太多相關作品問世,
因為當時這類音樂風格的喜好者是小眾,
並且多以樂團形式翻唱,
於俱樂部、夜總會、電台與相關活動中演出,
但有部分早期音樂人因此出現,
特別之處是「有律動」
但這些音樂與其演出對台灣主流音樂影響有限。

影響最大的民歌時期

因為政治形式使當時中華民族意識抬頭,
年輕人主張「唱自己的歌」
雖然創作內容主要是風花雪月山林溪花,
或偉哉中華各種封建八股系列,
至少開啟了創作的風氣,
然而仍以敘述歌詞為音樂存在的主要目的,
並非為了舞蹈,所以律動仍然薄弱。

原為了抒發國族情懷而出現的民歌手,
有些較為人所知的逐漸形成了新生代的商業音樂產業,
進入唱片產業經營、廣播電視、流行歌手與詞曲創作或製作人...
成為國語(華語)流行音樂裡的主力;
隨著台灣的經濟與消費力提升,
主流唱片公司由飛碟、滾石兩大公司外,
陸續出現更多國內品牌與跨國企業(如當時寶麗金、博格曼...)
但整體而言真正懂得律動的音樂人還是寥寥可數,
主要原因是「台灣的整體社會文化並不鼓勵舞動」
而律動原本是為舞蹈而存在的,
至此數十年過去,音樂界對律動的理解仍僅止於速度穩定,
主流音樂裡即便曾爆炸竄紅的李恕權、
聲音感覺活潑洋派的庾澄慶...都不是真正理解律動的人。

於是台灣與華語音樂仍以Ballad為主體的音樂形式,
幾乎成了陳腔濫調,
導致音樂人自己也多瞧不起這樣的形式,
説音樂太芭樂,已經帶有俗氣浮濫的貶抑意味,
華語流行音樂怎麼聽都差不多
律動形式太少是原因之一。

開始帶進律動的人們

以目前我的腦力所能想起,
李麗芬、張惠妹、陶喆...
是較早期有律動能力的音樂表演者
(周杰倫之後,漸漸地多了些)
(其實在樂師圈中早有律動能力優秀的演奏者,
只是台灣的音樂文化裡不懂得欣賞樂手能力)

除了李麗芬「城市英雄」有較清晰的Reggae feel
(Ballad之外)大部分的華語歌曲律動是16th feel shuffle(或in-between)
以及比較Rock Groove的歌曲
像是糯米糰比較能掌握Funky feel的音樂人(團體)仍然不多
但律動的世界很大,還有很多空間可以讓創作者發揮。

華語歌曲可以舉例與討論的空間太大,
將在未來分主題說明。
以下列出暫時想得到的歌曲作為聆聽範例,
以幫助讀者感受Ballad的感覺。

聆聽範例

Ballad 


  1. A Whiter Shade of Pale-Procol Harum
  2. All About Lovin' You-Bon Jovi
  3. Always and Forever-Luther Vandross
  4.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George Michael
  5. If Leave Me is Easy-Phil Collins
  6. I'll Never Love This Way Again-Dionne Warwick
  7. Just Once-Quincy Jones
  8. Little Girl Blue-Grant Green
  9. Love Anyway-Boz Scaggs
  10. Me & Mrs. Jones-Tower of Power
  11. My One And Only Love-Sting
  12. Our Love is Here to Stay-Natalie Cole
  13. Roxanne-George Michael
  14. Say It-John Coltrane
  15. Since I Fell For You-Gladys Knight
  16. Stormy Weather-Red Garland Trio
  17. Sunny Gone-Boz Scaggs
  18. That's What Friends For-Dionne Warwick/Elton John/Stevie Wonder/Gladys Knight
  19.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Roberta Flack
  20. 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Peabo Bryson & Roberta Flack
  21.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Jamie Cullum
  22.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Firehouse
  23. When I See You Smile-Bad English
  24. When You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Diana Ross
  25. 結束-鄭怡/李宗盛
  26. 擱淺-周杰倫
  27. 擁抱-五月天
  28. 年少有為-李榮浩
  29. 眼眶之中-潘越雲
  30. 愛我還是他-陶喆
  31. 讓每個人都心碎-黃大煒
  32. 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鄭怡

早期以旋律帶領節奏的華語歌曲

  1. 寒雨曲
  2. 意難忘
  3. 就在今夜
  4. 忘不了的你
  5. 愛情釀的酒
  6. 恨不相逢未嫁時
  7. 何必旁人來說媒


16th Shuffle(Swing) feel

  1. 天天-陶喆
  2. 寂寞難耐-李宗盛
  3. 別問很可怕-J.Sheon
  4. 飛機場的10:30-陶喆

8th note straight feel

  1. 李白-李榮浩
  2. 二十二-陶喆
  3. 普通朋友-陶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