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吉他與木吉他的動態特性



 作爲彈奏、創作音樂的工具,使用者最該瞭解的是工具的表現力而非構造;初學的人常問「電吉他vs木吉他」方面的問題多半不夠深入,這篇文章直接討論核心議題「動態特性」,初學看不懂很正常。


什麼是動態特性?

「樂器因應演奏者的彈奏方式,所呈現的聲音變化程度」- 這就是動態特性。

舉個例子:用一分力彈奏與五分力彈奏,吉他聲音應該會呈現1:5的音量(或音色)差異,這是不假思索的結論;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聲音與力量之間的對應並不是那麼單純,而各種不同的對應型態,就是各種「動態特性」。

這篇文章中所討論的木吉他與電吉他,比較能以聲學樂器(Acoustic)與電子樂器(Electrotonic)的角度來說明其差別,(不太明白聲學樂器與電子樂器的人,可跳到本文最後的說明)

木吉他的動態特性

由於是傳統聲學樂器,一切都在於能量在各種介質中傳導的形式,參與發生的介質有:

  1. 引發振動 - 撥弦的手指或彈片(或其他材質)
  2. 振動的主體 - 弦
  3. 傳導振動媒介 - 上弦枕與下弦枕、琴橋、琴格、弦柱、弦栓
  4. 留住振動的裝置 - 琴身、琴頸、琴頭
以上每個環節的材質都影響音色,基本上愈堅硬的材質愈能留住脆弱易逝的高頻率震動,聲音聽起來就愈堅硬愈亮。

撥弦的重要性

但就單一樂器來說,我們不可能在彈奏中隨時更換琴弦、琴身或其他構造,所以真正能由演奏者控制的就是撥弦的力度與方式;撇除吉他因為聲音彈開了或衰敗了(長時間引發的結構變化),一把木吉他在手上彈奏的時候,動態反應不會突然變好或變差,因此,除了演奏者自身的練習使彈奏技巧(特別撥弦)更多層次,剩下的表現空間幾乎交由琴來決定。

靈敏程度與動態極限

有些木吉他的動態表現很差,用三分力去彈是二分的聲音,用七分力去彈是四分的聲音,對演奏者的力量反應很「鈍」

有些動態反應則很靈敏,可以反應14%的力量與17%的力量所呈現的音色差異;

但也不是愈靈敏愈好,還要注意動態的極限(Headroom)在哪,有些琴即使靈敏,但力量大到一定程度以上就開始反應遲鈍,如果演奏者不會用到那麼大的力量也就罷了,如果會用到大力倒彈奏,這樣的琴就反應不出演奏者想表現的聲音。

電吉他的動態特性

電吉他的聲音是由兩大部分構成:

  1. 撥弦牽動拾音器發出訊號
  2. 擴大機(音箱)將訊號處理成聲音
這當中弦的材質、琴身的木頭材質、金屬配件等各部位「只」影響了振動的樣貌,也因此影響了音色,但整體對音色的影響力遠小於擴大機;對木吉他動態描述的靈敏度、動態極限,在電吉他來說幾乎由擴大機來決定,而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力量的過度放大」

力量過度放大

這裡說的力量過度放大並不是貶抑之詞,而是電吉他這種樂器的特色,不透過電力協助的情況下,人類撥動電吉他琴弦的力量,在物理上很難發出巨大的聲響;但電力介入了,透過擴大機把彈奏的訊號轉變成能量放大了許多。

別浪費了電吉他的動態特性-被低估的音量旋鈕

除了擴大機上有音量旋鈕可以調整彈奏的音量,電吉他上也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音量旋鈕,但大部分的演奏者只在調整音量的時候使用它,甚至永遠把它開到底(雖然也是一種風格啦)...

動態控制器

如果把吉他上的音量旋鈕視為「訊號強度調整」的旋鈕,這樣小小的觀念轉換會使演奏呈現很大的不同,因為當你把這顆旋鈕轉到最大的時候,輕輕一撥就會把訊號放大不少,也就是任由電路決定你大部分的動態反應,如果再開破音效果器,就幾乎沒有動態可言了。

但如果只把吉他上這顆音量旋鈕開20%~50%,情況開始變得不一樣,對不同的撥弦力道,吉他所送出的訊號就有強弱之分,動態就變得鮮明。

難以控制的動態-幾種設定建議

吉他音量旋鈕全開

但也不是把動態調整德愈靈敏愈好,也要看吉他手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較弱的吉他手(或者沒什麼動態需求)可把音量直接開到底,再透過音量踏板來調整音量。

半開的吉他音量旋鈕

所謂的半開,要看每把琴的狀況來說,不一定是50%,這樣設定的好處就是可以反映彈奏的力道,但在擴大機那端會被放大很多,所以彈奏端1~10的分別,在輸出端可能變成1:1000的比例,彈奏者可能無法控制自己5分與5.3分的出力差別,但聽得出輸出端的巨大差別,這樣就變成控制困難。
如果要享受靈敏的動態範圍,又不希望面對失控,可以在吉他與擴大機之間串接壓縮效果器(Compressor),可以防止動態失控。

開極少的吉他音量與開極大的擴大機音量

極少的吉他音量旋鈕會使吉他面對某些力量呈現「鈍」的狀態,反正差不多的力度送出的訊號也差不了多少,一但想要狠狠地來幾顆大的聲音,只要狠命彈下去就對了;甚至在演奏中隨時調整吉他音量旋鈕,除了動態輸出有變化之外,音量也會有變化,只是這麼做,吉他變得更加難以操控(也更有趣)。

我自己的彈奏習慣類似這種做法,但我會在吉他與擴大機之間串一個破音與壓縮效果器,順序是吉他→破音→壓縮→擴大機,這樣做法的好處是可以用吉他音量來「控制送進破音效果器的訊號量」當吉他音量調大時,破音強烈;吉他音量調小,破音溫暖濕潤;音量旋鈕半開時,彈奏的每一顆音符的音色都反應彈奏者的力度;當然這麼做會使得音量的大小落差很大,動態可能會過度兇猛而難以聆聽,所以我再過一顆壓縮來調整動態,還能得到更緊實的音色,並把接近Clean Tone的音色拉上來,是維持動態穩定又兼顧靈活音色的方法。

說明

聲學樂器

以施力使材質振動,藉由振動發出的聲波組合而成音樂,大部分振動的介質包含了振動的本體與共鳴裝置;

例如鼓:以手或鼓棒或其他裝置敲擊,使鼓皮振動,而鼓皮裝在鼓肚上,鼓肚為共鳴裝置。

例如弦樂器:以手或弓、彈片或其他工具撥弦(或敲擊弦),使絃振動,而弦裝在琴身上,琴身為共鳴裝置。

例如管樂器:以氣流作為施力工具,震動簧片(有些樂器以嘴唇為簧片),透過緊貼簧片的管狀樂器為共鳴裝置。

電子樂器

相對於聲學樂器,電子樂器的操作介面較為多元,甚至有些藉助了傳統升學樂器的觸發模式(像電鋼琴、電吉他)但整體而言,電子樂器最大特徵在於聲音的形成環節中,大部分由電子設備決定音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