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刷的第一課-學前須知、發聲原理、基本概念、動作方式

 


鼓刷的操控比鼓棒複雜

鼓刷在爵士鼓的演奏系統中,是非常獨特的存在,主要是它發聲的原理與操控方式,與鼓棒的演奏截然不同;鼓棒擊中鼓皮的瞬間決定了發聲的時間點、音的長短、音色、音量...而鼓刷在鼓面上移動的每一瞬間都在發聲並決定聲音的樣貌,也因此鼓刷的操控複雜許多。

鼓刷利於表現音的長短

由於鼓刷接觸鼓皮、刷動的時間內持續地發聲,藉由鼓刷的「移動與靜止」2種狀態切換,能夠控制音的長短,比起鼓棒大多「只決定音開始的時間」有很大不同。

鼓刷還能表現音的高低

鼓刷在鼓皮上刷動的速度愈快,創造出的音頻愈高,也因此能搭配音的長短,做出更具旋律樂器特質的聲響。

多樣性的發聲方式

除了像鼓棒一般以「敲擊」發聲,鼓刷更多時候以「摩擦」的方式發聲。

敲擊的發聲方式又分為:「敲擊與反彈」、「敲擊後壓住打擊面」兩種方式,所創造出的聲音也因此不同。

摩擦的發聲方式又可細分為:「速度變化」、「接觸面積變化」等兩種手法,透過兩種手法組合,能創造各種音色。

。。。。。

器材準備

1.鼓刷

鼓刷通常成對販售,主要有鐵絲、塑膠(尼龍)兩種材質,又可細分不同硬度、不同刷線數量、可縮收納(或不可伸縮收納).....手感與音色不盡相同,只有實際使用體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

一般而言,鐵絲的款式音色較細膩,不好操控,也容易折損;塑膠的款式比較簡單,但音色層次感稍弱於鐵絲,較不易折損。

2.小鼓

鼓刷的學習者只需要一顆小鼓,幾乎能做出所有節奏,因此可好投資一顆細緻好聽的小鼓。我建議選購厚度5.5吋以內的小鼓,直徑14吋為宜,材質不限,一般會偏好木質鼓身。(小鼓架也是連帶需要的設備)

鼓皮是重要耗材

鼓皮才是主要的發聲介質,應使用噴砂(Coated)的鼓皮,上面有一層細細的、略帶粗糙質感的塗層,鼓刷在塗層上磨擦才能發聲;長時間使用之後,塗層會逐漸磨平而顯得光滑,刷動時的音量、音色也變得不同,當鼓皮過於光滑時,鼓刷變得發聲不順,就是該換鼓皮的時候了。

許多廠牌的鼓皮都有適合鼓刷使用的款式,我個人偏好Aquarian的鼓皮,特別是TC(Texture Coated)系列與Mondern Vintage系列。

3.小鼓之外的其他選擇

鼓刷的另一個有趣之處,就在於「可以在各種不同材質上演奏」,有時是木質桌面、有時是影印機上的塑膠掀蓋、也有人在平底鍋上演奏.....而且聲音一樣具有音樂性。
若要指定小鼓以外的替代方案,我會建議:

a.直接用鼓皮練習

觸感與使用小鼓差不多,差別在於沒有鼓身的共鳴聲,但是靈敏度與細節、操控等各方面練習效果,絲毫沒有妥協。

b.在厚紙板或紙箱上練習

厚紙板或紙箱(瓦愣紙)的觸感與鼓皮相仿,也依樣能做出細膩的聲音與控制,是非常適合用來練習的便宜選擇。

第一個鼓刷練習-基本接觸

練習每次需單手進行,一開始不建議雙手同時操作。


步驟一:單手持鼓刷,將刷線的最前端輕放於鼓皮上。

步驟二:順著鼓刷刷線的方向,速度穩定地、慢慢地「拖動」(拉動)鼓刷,並觀察與鼓皮摩擦所發出的聲音。

步驟三:將拉動的方向改為「推動」,速度保持慢而穩定,並感受聲音,這時需注意鼓刷與鼓皮的夾角要適當,過大的夾角容易使刷線尖端推進不順而卡住。

步驟四:將鼓刷移動由「直向的推與拉」改為橫向的掃動,保持速度慢而穩定,體會音量與音色的變化。







敲擊的發聲方式概念類似於鼓棒敲擊,但是反彈的手感與鼓棒不同,且除了反彈之外,還有另2種控制敲擊的方式是:

  • 壓著不反彈
  • 離開

壓著不反彈

敲擊的瞬間順勢讓鼓刷壓住打擊面(鼓皮),會產生與「反彈打法」不同的聲音,音色比較乾而悶,顆粒感也相對清晰。

離開

當鼓刷處於「壓在鼓皮上」的狀態時,「拿起鼓刷、使刷線離開鼓皮」也會產生聲音,有時鼓手為了讓這聲音更明顯,順著拿起鼓刷的瞬間,會帶一點橫向刷動的動作,增加刷線與鼓皮的摩擦,使聲音更明確。


第二個階段-時間點練習


鼓刷從移動狀態切換到靜止狀態的瞬間,
會讓聆聽者感受到那時間點的存在,
因此鼓刷練習者應練習讓鼓刷「停在指定的時間點」

鼓刷從靜止狀態到開始移動的瞬間,
也會使聆聽者感受到這時間點的存在,
因此練習者應練習讓鼓刷「在指定的時間點啟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