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譜引導 What a Wonderful World - Louis Armstrong - 爵士鼓與吉他自學課程

 



本課目標

這一堂課對爵士鼓、吉他或其他樂器課程的學習者都適用。
主要目標在於建立視譜的習慣,要從歌曲的架構開始,本課所學的概念在任何歌曲都適用。
本課所使用的範例歌曲是Louis Armstrong的What a Womderful World(錄音室版本),請將這首歌曲聽熟,並搭配本課所附的樂譜使用。

視譜的第一件事「檢查段落順序」與「反覆記號位置」

拿到一份譜時,首先要看這份譜的段落順序;為了縮減篇幅,樂譜會使用一些反覆記號,讓相同或相似的內容不避重複寫出,學習者需認得這些反覆記號。

本課歌曲所用到的反覆記號很常見,圖示於下:

圖一:用於整段反覆的記號


這張圖裡的記號一共有兩個,概念像是一個大括號,
左邊雙小節線搭配兩個像是冒號的點(雙小節線有時可為單小節線)
右側則是另一個相對應的反向符號,
這兩個符號中間可能有好幾個小節的樂句長度,由這兩個所標示的樂句範圍要重複演奏。

通常會將重複次數標示出來,例如Repeat 3 times 就是演奏記號內的段落3次,如果沒特別標示,通常是重複一次(一共演奏2次)的意思。

圖二:First Ending/Second Ending...(一房、二房...)

接下來的記號與整段反覆記號搭配使用(見圖二),可看到標示反覆的區塊結尾處有一個用數字「1」標示出來的小段,相對於這個小段,有一個數字「2」標示出來的小段位於反覆的區塊之外。
這分別「1」與「2」標示出來的區段,意指2次重複演奏的過程中,有不同之處,第一次演奏結尾要走標示「1」的區段,這段俗稱為一房,第二次演奏時則跳過一房,該走的結尾則標示為「2」,俗稱二房。



圖三:Segno(義大利文)

這個記號要與圖四的D.S al Coda一起使用,在走過前述的整段重複記號之後,通常在歌曲的後半段會出現D.S. al Coda這樣的提示,意思是演奏到標示D.S. al Coda的地方時,就該跳回Segno的地方演奏,並演奏到圖六中尾聲符號的位置,直接跳到Coda(結尾段落)演奏到結束。


圖四:D.S. al Coda

圖四這串符號是Da Segno al Coda的縮寫,與圖三中的符號Segno搭配使用

圖五:D.C. al Coda

圖五這串文字是Da Capo al Coda的縮寫,意思是從標示D.C. al Coda的地方,跳回從頭開始演奏,直到標示尾聲符號的地方,再跳到Coda(結尾)演奏至結束。

圖六:尾聲符號

這個符號俗稱為小烏龜,彈過重複段落,也進行過D.S al Coda(或D.C. al Coda)的重複後,進行到小烏龜符號時,就直接跳到結尾段落(Coda),演奏至結束。

圖七:小節內容重複記號

圖七的符號常見於一個小節裡,意思是「演奏與前一個小節相同的內容」



請參考所附的教學影片,將示範這些反覆記號代表的意思以及運作的方式。

有些譜的段落不清楚

然而樂手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形式的譜,有些譜上面的段落標示得很明確,有些譜上面的段落則沒有標示出來。(事實上還蠻常見的)
遇到這種狀況,只好對著音樂,把譜順過一次,將每個段落的開始、結束標示在譜上面。


採譜自錄音室版本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Louis Armstron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