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重拾音樂夢想的中年朋友:讓音樂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在年輕時,我們或許曾經夢想成為音樂人,曾經組過樂團、學過樂器,甚至站上過舞台。然而,社會的現實往往讓人不得不暫時擱置這些夢想,投入工作、家庭、事業,甚至因為身體或精神狀態的變化,讓我們對「音樂」這件事的態度變得不同。

但在某些時刻,你可能會想:「如果當初繼續玩音樂,現在的我會是如何?」「我是不是該重新拾起年輕時的夢想?」

這不僅是玩音樂,而是對青春的回顧,自我價值擺盪到一端高處的折返點。

如果你正站在這個決定的門口,我想跟你分享幾個建議,讓這趟旅程成為值得珍藏的回憶,而不是無止境的遺憾與消耗。

如果你是老師,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你提供多一些角度,思考如何為你的中年學生作最適當的服務。

現實與夢想的平衡

當你決定重回音樂學習,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時間、精力與生活平衡。

年輕時我們可以「義無反顧」投入時間與情感,但現有更多責任要顧及——家庭、事業、健康,甚至經濟狀況。

因此,「在生活平衡的前提下,享受這個過程」比達成特定成就更重要。

你能騰出多少生活?

在投入音樂學習之前,你需要先盤點自己的生活版圖。音樂課程不會憑空出現在你的生活中,而不影響其他事物,你必須騰出空間與時間,這意味著你得有所取捨。可能是減少某種娛樂活動、調整生活習慣,甚至重新評估某些人際關係,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與心力投入。這並不是犧牲,而是為了讓音樂真正融入你的生活,而不只是短暫的熱情。

否則,當你重拾音樂,可能短暫的快樂之後,左右支絀的壓力會隨之而來,請給自己空間去探索與享受,而不是壓力。

設定可達成的目標

一開始就設下過於遠大的目標,容易導致失落甚至放棄。你可以從這幾個方向開始:

  • 至少學會演奏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即使需要簡化也沒關係。
  • 參與一次小型演出,不一定要公開表演,可能是家庭聚會,或是朋友間的小小分享。
  • 錄製一段自己的演奏,作為一份送給自己的紀念。
  • 找到穩定的練習模式,無論是加入樂團、找老師,或固定自己的練習時間。

如果遇到困難,調整目標也無妨,最重要的是完成它,完成會帶來滿足,而不是未竟的遺憾。

欣賞這時的自己

你做的每一個選擇將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請欣賞這樣的自己,無論是上課、逛樂器行,練習中的焦頭爛額,找到欣賞自己的角度。

謹慎選擇投資與消費

有些人會想「圓夢」,於是開始大量購買樂器與設備,但最後卻發現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須認知到:你不可能擁有所有想要的器材,器材也不是你玩音樂的目的;投資在自己真正喜歡、能長期陪伴你的樂器上,比如一把很棒的吉他、一顆小鼓或銅鈸,這會成為你音樂旅程的美好記憶,而不是一時衝動的消費。

減少人際關係上的消耗

玩音樂本來是快樂的事,但樂團或團隊合作有時會帶來不必要的消耗。如果你的目標只是單純玩音樂,不一定要被樂團的紛爭綁住,反而要專注在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

如果能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那當然很棒;但如果發現樂團帶來的壓力大於樂趣,那就別讓它影響你的初衷。

留下一個值得紀念的回憶

最美好的結果,就是讓音樂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不論是偶爾的練習、固定的演出,甚至只是聆聽與欣賞,都讓你的生活更豐富。

你可以讓這段旅程有一個「儀式感」:

  • 留下一場值得回憶的演出
  • 錄製一首自己滿意的音樂作品
  • 擁有一樣有紀念價值的樂器
  • 與家人朋友分享你的音樂故事

當你擁有這樣的一份「甘願」,即使最終放下了,也會覺得這趟旅程是完整的,沒有遺憾。

音樂不只是年輕人的遊戲,而是可以陪伴我們一生的夥伴。當你決定再次拾起樂器,請記得——這是一場專屬自己的旅程,而不是一場競賽。設定自己的步調,好好享受,讓這次的音樂夢想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留言